2)第六十六章 喜极而泣 乐极生悲_新明之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如碗大,旋成雪砖,平地水涌三尺;大雪弥空,百鸟饿死,平地丈余,河水冰合。

  即便是南方,也是如此,这才是小冰河时期真正的威力,正是这年,广州大雪,压塌房屋无数。

  刚开心没几天的方从哲再也笑不出来了,何为乐极生悲,刚过上好日子,又有烦事索命。

  从他上任来,第一年就是大旱,饿殍遍野,饥民相食,好不容易熬出头,因为郭大少的协助,国库有了钱,土豆红薯大丰收,兵器也先进了不少,这才几天,又回到了从前。

  流民四处涌来,特别是北方,轻如鹅毛的大雪,也顶不住积少成多,压垮了茅草屋,干掉了泥胚房,甚至砖瓦结构也没放过。

  九月中旬,郭一凡所建的小区就迎来了住户。

  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个小区,名为新明小区,目前只是一期,共建楼房80栋,每栋三层,一层八间,还设有公共卫生间。全新的钢筋混泥土结构,连窗户都是玻璃的。

  可这也只能容纳两千户不到,再怎么挤也就万人。

  可流民一来就是两万,后面还源源不断。

  郭一凡想过情况危机,可也想不到这种地步,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尽管他把大部分赚来的钱都投进这个小区,又加班加点,还是望尘莫及。

  实在没辙,郭老爷出了一计,招工,工钱日结,包吃包住。

  然后小区变成了学生宿舍,每个房间都是床铺,上中下三层,好似火车车厢。

  招来的工人又加班加点开始盖房子,不过盖的都是大房子,总不能让流民夜宿街头田间,风吹雨淋。

  郭家仓库不多,但郭家粮食真多,每天开设粥棚,煮的都是红薯粥,这是郭一凡把大部分红薯都收集过来了。

  土豆是没有免费的,做工才能吃到,好在郭一凡储物戒里好几船的大豆,把菜也给解决了。

  赵士郎带着全家老小,也在逃灾,粮食倒也有点,只是家里房屋全塌,没法再住,柴禾缺失,粮价大涨,不逃只能冻饿而死。

  父母都冻死了,夫妻俩带着三个营养不良全身浮肿的孩子,两男一女,混在逃灾的队伍里,一路向南,终于活着来到京师。

  本是儒士的他,也算是出自书香门第,这才刚考上秀才,就迎来了大灾,喃喃着天不由人,为之奈何。

  在喝了一碗郭家施舍的红薯粥后,才渐渐暖和了身子,恢复了意志,在家人面前必须表现的坚强,才能给他们希望。

  看到不少人去看墙上贴的招工告示,他毛遂自荐,为众人朗读,毕竟是秀才,识字也是优势。

  还没读几个字,就喜极而泣,念不下去了。

  这是绝望中看到了新生。

  把郭一凡三个字牢牢地记在了心中。

  告示:为解民忧,郭家招收大量劳工,提供食宿,按天结薪,有意前往城外新明小区报名。郭一凡。

  当天,赵士郎就带着家人去报了名,领到了宿舍的钥匙,因为他和长子都能出力,妻子也能帮厨,一家五口都能住上楼房。也因为他是秀才,能段文识字,还被安排了管事的职务,日薪两百文。

  像这样的家庭还蛮多,虽然只能挤在一个宿舍,但好歹遮风挡雨,不至于太冷,何况郭家还提供了蜂窝煤,烧水取暖两不误。

  人多力量大,严寒也挡不住这些想活下去的灾民的心。

  砖瓦厂、水泥厂、钢铁厂、玻璃坊,都迎来了不少工人,三班倒的机制,歇人不歇炉,产量翻三番。

  盖房子的辛苦点,郭家虽然提供了很厚的棉衣棉裤还有没见过的毛衣,但还是鼻涕直流,所以改成了五班倒,附件还设了锅炉房,专门提供热水,休息处也布满了煤炉。

  到目前为止,来京的流民在郭家的帮助下,未死一人。

  当然朝廷也没有不管,国库也拨款不少,为缺乏劳力的人提供了保障。

  而这一切,老板也没过问过一句,依然沉醉在修道之中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4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